|
|
|
|
|
|
|

首页

第二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举行第二场专家报告会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08-10-20
分享到:

10月19日上午,第二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举行第二场专家报告会。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邓志伟博士、摩洛哥专家Mohammed Elmeski先生、美国《World Future Society》杂志主编Tim Mack、安庆师范学院曹长德教授、美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宋红专博士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莫莱维克博士等专家受邀在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学术报告厅,为参加第二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全体专家、安庆师范学院师生代表作专题演讲。安庆师范学院副院长张群教授主持报告会。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以《我所经历的北师大两例教育改革》为题介绍了在北京师范大学推行的学校层面“4+2”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和教育学院层面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北师大“4+2”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是基于对中国目前教师教育形势的判断及国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考察基础上的,改革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探讨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檀传宝教授在对“4+2”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教育转型的方向是大学后的教师教育。檀传宝教授还介绍了基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层面推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檀传宝教授认为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益处,同时也符合教师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邓志伟博士了关于《论教师的人文素养》的专题演讲。邓志伟副教授首先论述了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认为“教育从根本上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一个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从“人文精神与教育信念”、“”人文价值与自由人格、“人文情怀与学生关爱”、“人文知识与文化底蕴”四个方面介绍了人文素养的内涵。最后他在对目前中国教师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行为。具体要从在中小学阶段加强人文教育;加强大学本科阶段加强通识教育文理渗透;反思并改正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模式以及讲究教师的自我追求等人文行动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邓博士引经据典,通过一些真实的教育家的实例让我们感受了教师的人文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魅力。

摩洛哥专家Mohammed Elmeski先生作了《Leapfrogging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Morocco》专题演讲。Mohammed Elmeski先生用SWOT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分析了摩洛哥目前知识生产的现关,并从大学层面和技术层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建议。Mohammed Elmesk先生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解到同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摩洛哥的教师教育研究真实状况的窗口。

美国《World Future Society》杂志主编Tim Mack就软科学教育(即人文科学教育)问题为与会专家、安庆师范学院师生发表即席演讲。Tim Mack先生认为,当前大多数年轻男人倾向研究理科,而不是文科,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其实,文科与理科它们之间是相互融通的。他强调了软科学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软科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化中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文化激烈变化的今天,软科学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学生更宽的视野、更快的对变化中世界的反映和决策能力以及处理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和互相协作能力。

安庆师范学院曹长德教授作了关于《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专题演讲。曹教授的报告抓住了目前中国师范生教师教育面临的真问题,并以此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作了相应的探讨。报告认为,目前师范生教师专业教育的真命题,不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矛盾问题,而是如何通过制度化来分配教师专业教育中的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教学中的教育资源问题。这一问题导致了师范生的学科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其教学能力却显不足。这一问题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一、目前学科设置强调了以学科专业课程为主体的体系;二、管理制度的缺陷使教师专业培养的教师处于边缘地位;三、是执行过程的力量的分散。他的经济学理论——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分析了一个学校教育资源中三个相对固定的量(即学校资源、修业年限和学分和总课时)后,提出分配师范生学科专业和教师专业资源四点措施:增大份额、及早起步、贯穿全程和注重实践,强调增大教师教育课时、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教师专业教育、从师范生八个学期分配教师专业教育的4+0模式、从三个课堂中推广教学实践,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周期,提出了贯穿师范生全程实践四个阶段四种设置和服务于不同阶段不同目的四种方式。

美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总裁宋红专博士作了关于《中国师范教育课程蛙跳式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大模式》的专题演讲。宋博士从国际角度通过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师范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现状,认为传统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过分强调了分科教学,不重视创造性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技巧。在分析中国教育的问题表现后,提出了基于对未来预测的关于教育“#”字结构图,他认为只有建立了既用脑、用手、用心,又加强对领导者素质培养的灯塔模式是教育的一种好的模式。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蛙跳式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约翰·莫莱维克博士作了关于《蛙跳式教育理论的技术应用》的专题演讲。约翰·莫莱维克博士联系了最近在中国移动学习M-learning技术的现实,探讨了蛙跳式教育理念在中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问题。他希望读者能打破学生从老师那“下载”知识的说教式学教学方法转向新的形式,即用移动设备代替教师的存储教学法,把学生从课堂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他认为,在新的技术时代,必须有目的的运用新技术来支持新理念的构建,支持教学法的共同构建。而蛙式教学理念设计可以灵活快速地帮助人们在重要构建发挥作用。(文/程忠良 图/陈东)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