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5日,资源环境学院红太阳志愿者服务团赴南水回族社区开展“依循自然,泽润清源”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资源环境学院教师魏强指导,联合依泽小学等共同举办,旨在响应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号召,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教学团队由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栾宁、乐沁怡,地理科学专业张子涵、宋丽文等同学组成,分别围绕"光与自然""植物生长奥秘""岩石探秘"等主题开展系统教学。课程设计采用"理论+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通过生动易懂的讲解配合实践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

此外,为有效推进普通话教学,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主讲人在教学文本中规范标注拼音,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纠正发音错误。针对多音字难以掌握的教学难点,教师们在课堂上展开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音字的不同语义及发音规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氛围热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余思源小朋友兴奋表示:“老师带来的多音字教学真的太有趣了,我学会了许多难以分辨的多音字的发音。”

推广普通话是增进各民族交流的关键举措,语言相通方能心意相通。最后主讲人总结道:“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通过语言相通实现心灵相通,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次系列支教活动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体验,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撰稿:张雪 摄影:宋倩 张子涵 编辑:江伟 审核:黄建平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