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一二 九”运动85周年纪念日前夕,我校关工委秘书长、安庆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吴毅安教授以“铭记抗战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为题,为我校第十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100余名学员开展讲座。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吴毅安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为开场白,通过回顾充满血与泪的抗日战争史,向学员们讲述了安徽青年学生抗日救亡工作队队员们克服路途遥远、亲人阻挠、土匪劫掠种种困难,通过戏剧、漫画等新颖的方式宣传、动员民众抗日救国,致力于“把抗日火种播撒在江淮大地上”的故事。
“为什么日寇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为什么全面抗战在卢沟桥爆发?为什么1941年底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在与同学们交流工作队宣传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时,吴毅安向同学们提出这三个思考问题。他强调,抗日救国,只有从唤醒民众、宣传民众、动员民众开始。而这些青年学生所做的宣传工作,就是最基础、最扎实、最有力的抗日救国行动,他们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抗战精神”的精髓,值得我们铭记、传承、弘扬。

了解到工作队队员们为抗日宣传所做出的牺牲奉献,消防工程专业2020(1)班的芮章晨说:“我对这些历史细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安徽本地青年大学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勇事迹,这是在书上没有看到过的。”
最后,吴毅安带领同学们分析了当今的国际形势,着重强调当代大学生应该弘扬抗战精神,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他也提出了对学员们的殷切希望:“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站稳立场、充满自信,努力创造、奉献社会,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裕,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听完讲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9(2)班的汪礼锐很受触动,“经过今天的学习,我对一些之前认为很空洞的大道理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经过老师对抗战历史的解读,我才真正体会到人民群众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撰稿:吕雨辰 马一丹 摄影:余瑞阳 审核: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