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2024-2025学年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评级结果,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再次获评A级,成为全省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高校之一。

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发展规划和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坚决落实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一站式”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相关要求,坚决做到“建强组织体系 党建引领有力”“优化队伍入驻 力量汇聚有为”“拓宽学生参与 主体作用有效”“深耕文化建设 精神涵养有魂” “强化数字赋能 服务提质有招”“夯实条件保障 发展支撑有底”,持续优化“价值引领、学生中心、场域集成、靶向治理、宜居宜学”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运行机制,完善“一区引领、三片联动、多点支撑”的学生社区服务网,推动“红色”“书香”“智慧”“双创”“舒心”“平安”等六大社区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

学生社区聚焦学生工作精准度,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优化社区组织建设,成立18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学生社区全覆盖,设立党建工作站、党员先锋岗,挂牌党员宿舍,形成“一名党员带动一间寝室、一个党小组影响一个楼层、一个功能型党支部带动一个楼栋”的辐射示范效应。充分践行“一线规则”,校领导、部门和学院负责人、辅导员常态化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动态,常态化开展“我与校长、处长”面对面、“我与书记、院长”面对面活动,学工队伍全员入驻学生社区值班,全过程、全方位为学生察需求、护安全,解难题、办实事,聊困惑、传关怀,打通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平台牵引作用,省级思政平台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进社区开展师生思想动态滚动调查,中心撰写的《安徽省高校思政课建设专项调研报告》获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推进辅导员做好社区育人文章,将学生工作课题研究与社区育人场景深度融合,组建9个思政工作研究团队,设立25项资助育人课题,培育10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学生工作“揭榜挂帅”项目。
学生社区聚焦学生工作创新度,着力提升双创孵化力。配齐建强双创软硬件。双创社区坚持实践育人的建设理念,建成文创展厅、独立办公室、开放工位、路演区等完善设施,并提供水电、网络、办公设备等免费支持,营造优良的双创环境。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聘任校内外导师221人,提升双创教育质量,双创社区已成为学校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重要基地。精耕细作双创孵化路。构建“赛、展、演、训”一体化双创工作机制,依托省级创新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和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双创社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客文化节等活动33场,参与人次达1100人,孵化54个学生团队。入驻团队在“挑战杯”、电子商务三创赛等A类赛事中屡获佳绩,获省级以上奖项近110项,其中国赛金奖2项、一等奖多项。多个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获得“最佳创业项目”“最佳创意项目”等荣誉。

学生社区聚焦学生工作满意度,着力提升服务影响力。六尺巷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赋能社区,构建“党建引领、法治赋能、温情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打造“六尺座谈会”“我为同学做实事”“一站式法律诊所”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专业优势,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矛盾化解机制,做到“敏感苗头早发现、潜在矛盾早预防、突发纠纷早化解”,全面维护学生安全与校园稳定。自5月成立以来,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学生参与度持续提升。持续优化“接诉即办”,学校在学生社区线上平台开通接诉即办热线、住楼辅导员热线、后勤服务热线以及线上报修系统。一年来,学生社区线上线下接待并处理学生问题4000余条,完成线上报修16000余单,工作效能从被动响应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正在逐步形成“机制更健全、服务更温暖、互动更充分、治理更智慧、学生更出色”的社区服务氛围,让学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学校将以此次评级为契机,进一步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投入,着力在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一线规则”、深化品牌创建、扩大学生覆盖、提升数字效能、完善硬件支撑上下功夫,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升级。(撰稿、摄影:汪茗燕等 编辑:范龙超 审核:许俊杰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