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努力“有为” 落实“三风”建设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2-12-05
分享到:

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周葆华

教风、学风和作风是一所学校校风的核心内容和集中表现。开展“三风”建设是实现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是学校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在“三风”建设活动中,资源环境学院紧紧围绕培养高水平应用性创新人才这个根本目标,坚持抓改革促教风建设、抓管理促学风建设、抓服务促作风建设,提出锻造“博学善教、严师益友”的教风,营造“志存高远、勤奋进取”的学风,树立“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作风,形成“三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

一、思想引领为先导,强化学习,大力开展“三风”建设

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资源环境学院积极组织召开教职工和学生动员大会,传达学校会议和文件精神,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了以“抓教风、促学风、转作风”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举办论坛、学术研讨、课堂展示等,开展了“三风”建设大讨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形成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博学善教、严师益友的良好风气。

从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入手,在学生中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提高认识,以“导”为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院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认真学习学校有关学风建设的文件,并要求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二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低年级的班级保持每天早读晚修的出勤,并将出勤率作为班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学院每年在开学初开展新生入学系列教育,有目的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定期举办励志感恩报告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院学生争先创优。三是将学风建设与学生的党建工作、安全教育相结合,使党建带团建,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志存高远、勤奋进取”的学风,。

二、质量工程为抓手,改革创新,有力促进“三风”建设。

根据“三风”建设的实际,资源环境学院以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以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为目标,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体系和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和重个性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应用为目标、创新为特征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的创新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12届地理专业毕业生应届考编录取人数达到了40%,环境科学专业应届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46.67%。“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经学校推荐申报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服务育人为重点,管理增效,深入推进“三风”建设。

资源环境学院以“三风”建设为契机,增强管理服务意识、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面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规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常规教学过程。积极组织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定期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完善教学监控体系。在管理工作中,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责任追究制,形成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奖惩分明的工作运行体系,纪律严肃、廉洁自律、工作高效、服务到位的良好作风。在科学研究中,强化规划、搭建平台、发挥优势、落实目标、细化分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较好完成了教师科研、大学生科技计划等任务,今年共完成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200多人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多项,获得了固定资产节能评估资质和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员高级研修班培训资格。成功申报了“环境化学”硕士点,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都有很大提高,开创了学院发展的新局面。

四、制度建设为标杆,狠抓落实,强化固化“三风建设”。

资源环境学院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学院有关规章制度,为三风建设扎实开展提供规范、依据和标杆,建立长效机制。抓学院内部制度建设与管理,促进教学、服务效能的提高。学院在原有各项岗位职责管理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制定了“关于教授、副教授领衔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暂行规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科研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辅导员科研、管理类奖励办法”、“学生考研奖励办法”、“教考分离制度”等教学管理细则,制定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责任追究制”等基本制度,用制度把学院“三风”建设固定下来,把“三风”建设活动内化为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自觉行动。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