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学校东苑第二食堂联合书画协会、大学生华夏文礼汉服社,共同举办“中秋节诗词大会”。活动以诗词为媒、以非遗为韵,为全校师生打造一场兼具节日氛围与文化内涵的中秋“盛宴”。

将颜料滴入清水桶,扇面遇水后快速旋转,一出一入中,一把晕染着翠绿山水纹路的漆扇“新鲜出炉”。作为此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来自永林小学8岁的沈依依,凭借流利背诵《静夜思》获得亲手制作漆扇的机会。“从前我读‘举头望明月’只觉是文字,现在看着扇面晕染的青空与流云,忽然懂得诗中月色也能化作指尖流转的纹样。”沈依依直言,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双重“碰撞”,让中秋的团圆诗意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模样。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2)班的朱建逸,凭借一口气流利背诵八首古诗的出色表现,成为全场“焦点”。“小时候反复诵读、逐字推敲的经典古诗词,至今仍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她坦言,这份将文化传承融入节日关怀的巧思,不仅唤醒了儿时记忆,更让留校学子在书香与饼香交织中,实现精神与味蕾的双重满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校工作9年的消防工作人员洪正青,以豪迈激昂的语调,完整背诵出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中午就餐时,恰巧看到食堂在举办背诗词送月饼的活动,这句‘明月几时有’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涌’了出来。”洪正青表示,中秋诗词中寄托着团圆与思念的情感,学校以温暖的文化活动浸润人心,也让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感受到家的温度。
据悉,本次活动是学校食堂打造的常态化文化活动。活动通过“背诗换月饼”、“领祝福书签”与“亲手制作漆扇”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意蕴融入校园日常,让学生在品尝节日美食时感受节气韵味,在体验非遗技艺时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撰稿:学生记者 张宇蝶 杨子娴 摄影:学生记者 冀丽鑫 王娜 编辑:田梦甜 审核:查国平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