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三下乡】青春热浪寻红迹 躬身实践砺初心 数理学院开展“星火皖承,红色引航”红色寻迹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07-09
分享到:

7月2日至8日,数理学院“星火皖承,红色引航”红色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心灵聆听历史回响,在安庆这片革命沃土上,展开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寻迹:在历史长河里触摸信仰的温度

实践团成员来到安庆市图书馆,在泛黄的书页与电子数据库间,队员们如同专注的探索者,细细梳理着红色记忆的脉络。通过精心设计的91份问卷,了解当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问卷显示,超过四分之三(75.82%)的受访者是通过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等了解革命历史的,这一数据生动诠释:红色基因从未远离,它正以青春的方式焕发生机。带着图书馆挖掘的线索与思考,实践团踏上了红色地标寻访之旅。队员们化身讲解员与研学主体,穿梭于安庆深厚的红色印记之中:在六尺巷青石板上,追寻“礼让”精神的文化根脉;于独秀园的苍松翠柏间,感受陈独秀先生“行无愧怍心常坦”的铮铮风骨;驻足邓稼先故居斑驳的砖墙前,凝望“两弹元勋”用过的旧物,静默中仿佛听见戈壁滩上那震彻寰宇的惊雷;而在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读书处,那方窄小的书桌,更是让队长张剑雄瞬间红了眼眶:“他们和我们一样年纪时,已经把生命献给了信仰。”安庆早期革命活动陈列馆等教育基地的参观,则进一步丰富了队员们对这片热土革命历程的系统认知。

践行:数字启迪下的服务与传承

在整理问卷时,一组数据引发了队员们的深思:虽然78%的受访者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红色历史,但仅有29.67%的人参与过线下讲座活动。这说明红色教育需要更多沉浸式体验。这份思考首先在程家墩社区化为温情实践。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实践团一行六人来到程家墩社区,开展敬老关怀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分成两组,带着鲜花与敬意,分别走访慰问了社区老党员和独居老人。 活动中,队员们与老党员促膝长谈,聆听他们讲述革命年代的峥嵘往事;与独居老人聊聊家长里短,儿孙近况,关心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社区内,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的义务理发、健康检测等便民服务同步开展,为居民提供便利。老人们对队员们的到来倍感亲切,热情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亲身参与社区服务与深入倾听老人们的讲述,抽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队员们心中变得无比鲜活而具体。一位队员表示:“在建党节参与这样特殊的实践意义非凡。老党员们的经历、社区细致入微的服务,还有老人长辈们真挚的关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蕴含在这些平凡温暖的日常点滴之中。”

为了将红色历史与优良传统的种子播撒到更年轻的群体中,实践团将目光投向了秦潭湖社区的孩子们。在那里,队员们转换思路,精心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和图文并茂的PPT,向小朋友们讲述了蕴含谦和礼让美德的“六尺巷”故事,以及革命先驱陈独秀、爱国科学家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为了让历史故事更贴近童心,队员们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并用小零食作为奖励,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此次社区之行,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具体行动,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不仅增进了对基层社区治理和敬老爱老传统的认识,也探索了面向青少年开展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启蒙的有效形式。

此次“星火皖承,红色引航”实践活动,生动展现了数理学子在基层沃土上的躬身实践。从书海钩沉到地标寻访,从服务社区到育苗童心,实践团成员用行动诠释了青春担当。他们系统梳理安庆红色根脉,在“寻迹-深研-服务-传承”的立体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有效路径——在沉浸体验中筑牢信仰根基,于代际对话中汲取奋进力量,用实干奉献践行初心使命。这簇跃动的青春“星火”,正以其炽热的赤子之心与笃行步伐,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青春动能,发出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血脉、矢志强国复兴的青春宣言。(撰稿:张依然 张剑雄 陈洁妤 李薇薇      摄影:陈洁妤 朱文妍     编辑:江伟     审核:彭芳珍 赵丽丽)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