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我校首次获批2个国家级科技小院 产教融合深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新实践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10-10
分享到:

近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我校牵头建设的“安徽肥东山核桃科技小院”“安徽迎江番茄科技小院”成功获批,这是我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新突破,成为学校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产教融合样板”。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是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入驻农村、产业等生产一线,零距离、零门槛和零费用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扎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农业科技尖兵”,两个科技小院均以“校+企+科研院所+科协系统”协同模式构建攻坚体系,精准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安徽肥东山核桃科技小院”由我校依托安徽水清木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省农科院、省市区科协及农技协共建。首席专家杨邵带领木本油料研究团队,聚焦薄壳山核桃产业“重规模、轻品质”痛点,主攻主栽品种筛选评价、快速建园技术研发两大课题,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效益双提升”转型。团队创新构建“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模式,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力量,将研究生培养嵌入品种筛选、栽培研发、田间推广全流程,培育出“懂理论、会实操、接地气”的技术骨干,参与选育的“合薄1号”获安徽省良种认定,成为老区林果产业升级的“金种子”。

“安徽迎江番茄科技小院”由我校依托安徽润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建设,联合浙江大学、省市区科协、安庆市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及各级农技协共建。首席专家汪黎明团队以“破垄断、提效益”为目标,深耕番茄产业全链条攻关,引导研究生驻点大棚,深度参与种质资源筛选、营养强化型新品种选育及精准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成功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创新“理论宣讲+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学”沉浸式培育模式,形成“实践出课题、课题促学习、学习反哺实践”育人闭环,为老区输送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从业者。目前,团队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实现经济生态双赢,亩均新增产值500元、降本150元、增效超650元,按2万亩推广测算可创直接效益1300万元以上,新品种抗病抗逆性强、减少农药使用,推动老区番茄产业从“跟跑模仿”迈向“自主创新”。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科技小院获批为重要契机,持续优化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实践路径。以小院为“技术服务站”,聚焦老区农业生产中的品种改良、技术升级等核心需求,开展靶向科研攻关;以小院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学生在服务老区产业发展中锤炼本领;以小院为“校地合作纽带”,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科研技术成果与老区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切实以高校智力资源、技术资源赋能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务实力量。(撰稿、摄影:方未已等      编辑:范龙超      审核:华秀梅 赵丽丽)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