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服务队携油纸伞于宜城路街道办事处开展“红韵安庆,纸伞传情”主题文化活动,30余名社区活动参与者通过亲手制作油纸伞,深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度,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

从资料收集的案头到宣讲展示的台前,从文字梳理的幕后到视频剪辑的细节,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服务队宣讲组的四名同学切换着“多重角色”。“PPT用动态效果呈现历史脉络,讲解时搭配油纸伞实物展示,互动环节设计文化问答。”为了这场宣讲,他们精心打磨每个环节,将红色文化与油纸伞历史融入图文影音,秉持“一帧一传承”的理念投入其中。
手指轻捻伞面边缘,将素白伞面缓缓铺展在桌面,蘸取靛青颜料轻点塑料纸,社区工作者柯攀手腕翻转搅拌颜料,随后将淡蓝水色一点点扫上伞面。“看这些学生志愿者忙前忙后,从挑选颜料到传递工具,他们每个细节都透着认真。”柯攀握着画笔感慨,他直言,志愿者们把古老的制伞工序拆解成可触摸的体验,就像给传统文化搭了座“便民桥”,当颜料渗进伞面纤维时,他仿佛摸到了千年前匠人指尖的温度。

“先撑开伞面,再根据构思调试颜料,上色过程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教学过程中,志愿者、电子商务类专业2024(1)班的汪浩边示范边讲解。谈及准备工作,这位已有绘画功底的“小老师”说:“提前三天就开始琢磨配色和笔法了,希望能为社区参与者带来最佳体验。”在他一笔一画的耐心指导下,一幅虚实相生的山水图景悄然“绽放”在五年级(2)班丁文博的画纸上。
此次“红韵安庆,纸伞传情”活动将红色文化宣讲与纸伞非遗制作相融合,既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技艺的创新。未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继续创新活动形式,助推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教育引导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撰稿:学生记者 李钰 杨子娴 摄影:学生记者 张子昱 夏芸 编辑:江伟 审核:刘燕杰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