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网络暴力该怎么求助?”“如何分辨网上的谣言是真是假?”“被陌生人威胁要告诉家长吗?”……4月24日,法学院志愿者团队走进安庆市华中路第三小学,以一场互动式宣讲活动直面青少年网络暴力难题。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深入探讨网络暴力的危害与应对策略,为青少年筑起网络安全的“防护墙”。

“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每3个青少年里就有1个遭遇过网络暴力,但真正敢站出来求助的却不到两成。”志愿者、法学专业2023(3)班的王甜甜用触目惊心的数据开启了宣讲。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真实案例:某地初中生小杨被恶意P图造谣,铺天盖地的网络攻击最终让他不得不休学治疗心理创伤。短片刚结束,就有学生急切提问:“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志愿者们立刻拆解关键点:“辱骂、人肉搜索、传播隐私都是违法行为,即便匿名发言也会被追责。”王甜甜指着法律条文补充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后台数据能锁定真实身份,就像游戏账号看似匿名,实际都有注册信息。”生动的比喻让现场学生频频点头,纷纷低头记录。

“晒成绩单会泄露班级信息吗?”“陌生人要手机号怎么办?”面对提问,法学专业2023(3)班的徐雨婷现场向学生们演示了社交账号的隐私设置技巧:关闭定位、屏蔽陌生私信、定期清理好友列表。在PPT中,志愿者们以漫画形式列举出“十大危险行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们讲解了这些行为的危害。“我上周还扫了路边摊的二维码领贴纸!以后再也不乱扫了!”台下一名学生感慨地说。
华中路第三小学相关负责人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此次宣传活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网络观。
“既要堵住网络暴力的源头,也要用法律和理性武装孩子”。活动负责人、法学专业2023(2)班的杜澈表示,后续他们将持续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更多学校和社区,普及网络暴力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撰稿:学生记者 马士蕊 王雨荷 摄影:王甜甜 编辑:江伟 审核:钱敏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