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人文学院举办第十届“闻声写意”通讯文化节活动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0-12-10
分享到:

11月13日至29日,人文学院举办了第十届“闻声写意”通讯文化节。活动共分为校园随手拍大赛、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大赛、配音模仿大赛和PPT制作讲演大赛四个部分。从照片到手工艺品、配音、PPT讲解,学生用他们的巧思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随手拍记录校园温暖

从这次校园随手拍大赛比赛143份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3)班郭梦影的作品。枝繁叶茂的树木是郭梦影最喜欢的拍摄对象:“刚刚搬来菱湖校区的第二天,我就发现阳光从香樟树叶间散落的样子非常美。碰巧一对穿着黑色连衣裙的女孩子误入了我的镜头,恍惚间就产生了一种她们走在光里的感觉。”

同样将注意力放在树木上的还有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4)班的王晓燕。在她眼中,道路旁树叶的颜色入秋后一点点改变,最终成了一边深沉,一边热烈。王晓燕表示:“老校区让人觉得非常安逸,古色古香,我可以在安逸中捕捉到令人温暖的画面,能够很好的契合本次比赛‘定格温暖’的主题。”

制工艺创新传统文化

发簪、花灯、手工扇……这些平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手工艺品,再结合传统黄梅戏的元素,成了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大赛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6)班的王蔚玲在逛安庆古街时得到了制作一盏花草灯的灵感。她将看到的装饰灯与黄梅戏的经典桥段《闹花灯》《夫妻观灯》相结合,在花草纸上写上唱词,加上配画,一盏颇具韵味的锥形纸灯就制作完成了。

最吸睛的作品莫过于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7)班的王茜、蔡凌云制作的偏凤发簪。模仿着黄梅戏剧目《天仙配》中的装饰进行设计,再创新的加入烧蓝造型,二人合力制作了三支发簪。蔡凌云说:“虽然制作发簪的过程有些费时费力,但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尝试更多的风格和样式,也希望传统文化能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欣赏。”

配音秀读出个人风采

“有些事,记得不如忘了好。”一段《白蛇缘起》中小青和小白的对话,被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5)班的向雪贻一个人演绎的绘声绘色,两种声线的来回切换充分诠释了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最终向雪贻在比赛中获得了第2名的成绩。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4)班的付钰是本次配音比赛的负责人之一,和大一时参赛的自己不同,现在的付钰从评委的角度更能发现作品的优缺点:“我们从主题的明确程度和声音的感染力等方面对收到的81份作品进行了评选,希望能够为大家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语言的练习环境。”

PPT展现主题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1)班的李静和许可成功摘得了第十一届PPT制作讲演大赛的桂冠。“其实整个参赛过程中,思考最多的是讲解的流程该如何安排。”讲解自己的作品时,李静也遇到了停顿的地方,但结合生活实际加入的事例让她的讲解反而增色不少。

“制作作品的时候其实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时间有限,展示文章就需要挑一些重点,确定了主体以后,速度就快起来了。”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7)班的向海芸选择介绍陶渊明作为自己的主题,从陶渊明的生平到《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最后落到他的隐士情怀之上。

活动负责人付钰总结说:“2020级新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作品也常常能给我们一些惊喜。之后我们会举办更多的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撰稿:学生记者 杨帅 韩菲旸 徐卓越  摄影:学生记者 张启强  审核:钱敏)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