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记者?是每天出现在电视上拿着话筒精练地报道事实真相,是用手中力鼎千斤之笔描绘真实,还是拿着相机瞄准镜头捕捉瞬间?12月6日下午,大学生通讯社举办第八届特约记者大赛,精彩的比拼和观点的碰撞为观众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比赛分为自我介绍、新闻评论、模拟采访三个环节,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圆梦记者。“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我们老邵家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邵飘萍是我的偶像,我认为新闻最重要的是真实,就像沃尔特•克朗凯特说的那样,事实就是如此……”来自14级广播电视专业的邵兰兰把自己的新闻理想同自我介绍联系起来,精彩的演说获得评委好评。
“美国加州枪击案和巴黎暴恐事件”“大学生掏鸟被判十年,村民联民写信求情”……国际要闻、时事热点、校园新闻,一个个新闻事件引发选手们的深度思考。
“我们不去看各国在这些事件中涉及的利益问题,把目光放到那些无辜受难的市民和叙利亚难民身上,他们的这种反人类行为,伤害无辜的人,为了叙利亚的口号,只是给他们残暴的行为蒙上一个虚伪的幌子而已……”15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方淑豪选择了国际热点作为自己的新闻评论,从无辜受难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可能从小受我父亲的影响,一直都很喜欢关注国际新闻。”方淑豪说。
其他的选手也不甘示弱,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芈月传》未播先火中蕴含的营销模式?”“怎样做好校园新闻,并成功推广出去呢?”评委们听完选手的讲述会进一步就事件进行探讨,一问一答之间,比赛现场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现场模拟采访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寝室楼爱唱歌的宿管大爷”,“校园里经常会出现流浪猫狗,如何保证他们的安全”……一个个生活中的事件被搬上舞台。了解情况、深度采访、多方面调查,小记者们专业的表现也获得了评委的赞赏。来自物理学专业的张松把新闻评论与模拟采访巧妙融合,仿佛把观众带入新闻发生的现场,独特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比拼,来自14广电专业的邵兰兰因其出色的表现获得冠军,“这次比赛让我收获很多,感觉自己平时对校园新闻的关注还不够,只要用心发现,新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比赛,从选手到评委,感觉这个比赛见证了很多学生记者的一步步成长。”担任评委的校记者团团长钱成说,“只要敢于走上这个舞台,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心中的新闻理想,并为此付出努力,就是一种成功。”(文/学生记者 孙燕婉 图/学生记者 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