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1日,安徽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交流营暨颁奖仪式在我校龙山校区拉开帷幕,来自安徽省40余所高校的近200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活动期间,我校组织各高校师生前往安庆市独秀园、“两邓”故居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大家猜一猜陈独秀先生有多高?”在参观陈独秀铜像时,讲解员抛出了问题并作出解答,“先生身高大概为163cm。”“听到讲解员介绍时,我有些吃惊,但这并不影响先生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的张路琦一直认真倾听解说,“最近的热播剧《觉醒年代》让我更加清晰地知道了陈独秀先生奔走救国的一生,今天的独秀园之行,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先后参观了陈独秀铜像、《新青年》杂志雕塑、陈独秀之墓和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了解了独秀园的由来以及陈独秀生平事迹。
“这是我第二次来安庆了,这次来到独秀园,我也感受到了安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吴菲称,“今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像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所说的那样,做到自主、进步和进取,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清代碑学书家巨擘邓石如与‘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六世祖孙的关系……”在“两邓”故居——铁砚山房,讲解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山房名称的由来、建筑规模及相关历史,带领大家领略两邓风采。“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厅堂里的楹联字形如龙在飞翔,鹤在展翅,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原来这是邓石如使用象形笔力书写的一幅狂草。讲解员告诉大家,邓石如的书法特点便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

“山房铸国器,铁砚磨神书。”来到邓石如、邓稼先生平展室,师生们参观了邓石如先生的书画作品,深入学习了邓稼先远赴重洋求学、学成后毅然归国,并隐姓埋名谱写强国梦的伟大精神。“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幅对联是对“两弹元勋”邓稼先最生动的写照。
“邓稼先先生的事迹我早已有所耳闻,此次前来想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来自蚌埠医学院的郭涵昫称,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空投预试中,为了确认核弹有无爆炸风险,邓稼先毅然抢先上去直接用手触摸破碎的核弹进行检查,却因此遭受了严重的辐射。“锐意进取、勇于献身的稼先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此次主题团日活动是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交流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敢闯敢拼的“挑战”风采。(撰稿:学生记者 林馨 杨钰烨 摄影:学生记者 栗伊琳 王嫚嫚 审核: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