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字当头,雄辩诡辩以情辩,百辩还看生工”11月28日晚,第十届“教育之道”辩论赛决赛在后勤食堂三楼报告厅举行。经历初赛、复赛、半决赛的激烈角逐后,“对面说的不队”、“说啥啥都队”、“无言以队”、“可以队”四名队伍成功晋级,进入最后的冠亚季军争夺战。160余名观众到场观看了比赛。

本次活动由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会和辩论队联合举办,分为立论质询、驳论对辩、盘问及盘问小结、自由辩论、结辩和评委提问六个阶段,采用冠亚军争夺赛制,队伍根据之前的比赛结果两两比拼,决出最后的胜者。
在第一轮的季军争夺赛中,两名队伍针对“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更靠法律手段还是教育手段”的辩题展开辩论。正方一辩先对校园暴力和法律手段等概念进行了名词解释,接着举例论证法律手段的优势,反方也不甘落后,立刻亮出自己的观点:教育手段适用范围广,具有灵活性等。正反方唇枪舌战,连珠炮似得发问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最终,比赛在“无言以队”的胜利中画上句号。

“鸡头可以完全确保自己资源的充足,而凤尾的资源可能会被凤头占用。”评委们向一轮比赛的选手提问并对其表现点评以后,冠亚军的比赛也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双方围绕着“做鸡头和凤尾哪一个更好”的主题据理力争,尤其是在对于资源问题的讨论上,选手们你来我往,各不相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选手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对决后,“可以队”荣获一等奖,队员凌婉婷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选手们在领队的带领下都发挥了比以往更好的水平,超出了我的预期。”特殊教育2018级的刘静旋是第十一届“敬敷杯”的最佳辩手,同时也是学院辩论队的队长,她认为此次辩论赛的赛制设置合理,能让选手在台上充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同时她希望队员们能够缓解紧张和怯场情绪,充分阐明观点,以更好的锻炼思维逻辑能力与合作能力。
“最近一周,我们每天都抽出时间一起面对面讨论,为决赛做准备。”冠军队伍“可以队”的一辩,小学教育专业2020(1)班的佘文娟是第一次参加这类比赛,她表示自己今天因为紧张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但是这次辩论的经历让她收获颇丰,“上大学之前我就暗暗告诉自己,不要再做旁观者,要多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

“今年决赛我们把评委对两场比赛的总评改为了分评(打一场评一场),同时还邀请到其他学院的辩论队队长前来担任评委。”活动负责人时鑫介绍:“为了进一步倡导辩论的风气,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展现青春风采,更好的为接下来的‘敬敷杯’辩论赛做准备,我们开展了此次活动。”(撰稿:学生记者 刘敦宝 杨钰烨 摄影:学生记者 徐巴超 彭晓 审核:许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