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我校安庆博物馆志愿者将黄梅戏送进安庆四中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7-05-04
分享到:

“黄梅戏起源于清中晚期皖、鄂、赣,兴于安庆周边诸乡……”4月24日,安庆市四中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我校20名身穿红色马甲的安庆市博物馆志愿者在展示板前向师生介绍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展志愿者送黄梅戏进校园宣讲(展览)活动,将传统黄梅戏送进中学校园。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都是我校学生,在此之前,他们也去过不少敬老院和中小学举行宣讲活动,希望把黄梅戏传播得更远更广。

“安庆是历史名城,在这里诞生的曾被西方人称作‘乡村歌剧’的黄梅戏,是安庆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在一群初中生的围绕下,几名博物馆志愿者正在耐心地向大家讲解黄梅戏的发展史。介绍黄梅戏发展史的二十块展板上,记录着从目连戏梓板拓片、孔雀台到黄梅戏的祖师爷蔡仲贤。黄梅戏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经历过民国政府禁演的公告,到了近现代才被重视起来,2006年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志愿建设不断壮大。

“我很小就喜欢黄梅戏,虽然没有正规地学习过,但是我经常听一些戏曲,我喜欢他们的唱腔。”来自七年级(2)班的张睿说。志愿者们的讲解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黄梅戏。

“大家知道我国第一位黄梅戏女演员是谁吗?”“胡普伢!”志愿者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回答。在教室宣讲中,志愿者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向大家再次重点介绍了黄梅戏的一些优秀表演者与黄梅戏优秀作品,在说到经典剧《天仙配》的时候,竟然引起了全员大合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个唱得入神的小女孩是七年级(4)班的高欣颜,她说黄梅戏是她的家乡戏,作为安庆人她为此感到骄傲,而从小耳濡目染让她也能唱几段经典曲目。

“我觉得黄梅戏最大的魅力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浓墨重彩,曲调更显得清新自然,容易被大众接受,正是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才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传承下来。”来自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园林专业2015级的志愿者叶紫荆说。

安庆四中为黄梅戏进校园宣讲(展览)活动第一站,随后将陆续走进安庆市各个学校,把黄梅戏带到更多同学身边,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文/学生记者 李海云 方淑豪  图/学生记者 李金昭)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