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三下乡】“‘艺’心支教,同心抗疫”团队为残疾人士子女线上教授“中国结”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0-08-14
分享到:

“老师,我没有看懂,您可以再来一遍么?”在陈星、陈真(化名)两人的要求下,两个小时里,学校“中国结”俱乐部负责人刘明将编织“桃花结”的过程重复了五六遍,直至这对双胞胎姐妹俩完全理解。

8月10日,安庆师范大学“‘艺’心支教,同心抗疫”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线上课程正式开课。经过与安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前期的对接,团队的服务对象是安庆地区残疾人士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为帮助孩子们提高审美素养,拓宽视界,在艺术教育中享受美,实践团成员选择用艺术支教的方式,为7名残疾人士子女带来了中国结、朗诵、剪纸等艺术课程,共筑“美育云端课堂”。

一块泡沫板、几簇颜色各异的中国结线、一把镊子、珠针、打火机……就是刘明上课所用到的简单工具。“没有专业的中国结线,也可以用家里的鞋带暂时代替。”看到姐妹俩在屏幕前用手默记动作,刘明暖心地提醒到,刚开始接触中国结时,自己就是在宿舍里用鞋带编织,后来才开始用到专业的丝线。为了上好这门课程,刘明不仅制作了极具中国风的ppt、事先准备好了教案,还专门买了一个手机支架,方便直播编织“中国结”的过程。

“‘绳’与‘吉’谐音,福、禄、寿、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从介绍中国结的寓意和起源开始,刘明讲解了中国结所需的基本工具,并主动演示了“平结”等基本结法。“中国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编制中国结的过程,也是了解文化的过程。虽然这节课只有三个人,但是看到姐妹俩认真专注的表情,我觉得只要能教好他们,什么都值得了。”刘明欣慰地说到。

不仅如此,在教授“中国结”的同时,刘明还主动询问了姐妹二人的学习状况。“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不管是英语,还是其他课程的问题,我都可以帮你们解答。”刘明通过询问得知,俩姐妹正值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便主动担任起了两人课业辅导的“小老师”。“因为姐妹二人即将进入初中,课程种类会变得更加繁多。让他们提前适应是非常有必要的。”(撰稿:谢欣  审核:陈东)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