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2日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团队赴宜秀区总铺社区开展关爱儿童系列活动。
素拓修行,感恩教育
7月12日支教活动第一天,家长将孩子送达总铺社区支教地点完成开幕式后,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展开一系列集体小游戏,进行了破冰和“蒙眼作画”活动,让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相互加深了解与认识,在“蒙眼作画”环节小朋友们经历了一次别样的作画体验。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了友谊,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体验中挖掘到属于自己的潜能,展现了一个个独特的自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7月17日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一节“爱在心间,感恩同行”的特色课程。以一段暖心的小视频切入,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的辛苦,再通过角色互换的小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在一些情境下父母的感受。“妈妈很辛苦。”“我很爱爸爸妈妈。”听着这些话,志愿者自己的内心也很多感触,教育这些孩子的同时,志愿者们也给自己上了一堂课。
历史典故,红色传承
7月13日,志愿者们邀请到“历史文化传播交流”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知识课,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教会了孩子们“南门立木”的故事。用历史典故来弘扬诚信,教会他们做人的哲理。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更深入地走进了小朋友的世界,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在教他们的同时,志愿者自己也从小朋友的身上收获了很多。
祖国的壮丽山河中,处处闪烁着红色革命的光芒,处处印染着红色革命的史迹。7月16日,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安排了红色文化主题课程,带孩子们走入红色时代,了解革命先烈人物的传奇事迹。“朱德与扁担”、“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愿者们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庄严的宣誓,表达一个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与情怀。
手工益智,才艺熏陶
一个个废旧的光盘、纸杯变成了可爱的小鱼和兔子。7月14日,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对各自的手工作品进行了创新,增添了新的元素。将大脑与手工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孩子的最大潜力,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完成作品后,很多小朋友都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手工很有意思,也很简单,没想到光盘还能做成可爱的小鱼,还能用纸杯做兔子。”课程结束之后,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给父母看他们今天的作品。
现代社会要求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才艺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也没有忽视对孩子才艺方面的教学,来自学前教育专业的两位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了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和啦啦操《花球舞》的学习课程,小朋友跟在老师后学得很认真,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在看到小朋友们的练习场景都忍俊不禁,“我家孩子平时在家里调皮的很,学什么都不专心,在这里倒是改变不少,看他学跳舞的样子还挺认真的,真的很感谢你们这些志愿者。”
趣味识字,科学实验
7月15日,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堂趣味识字课,以汉字源头象形文字为引,将小朋友们带入汉字的世界。孩子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为了保持孩子的兴趣,志愿者们在课程中穿插了“找朋友”的汉字小游戏,寓教于乐,孩子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7月18日,志愿者带领孩子开始了最后一次特色课程—趣味科学实验课。志愿者在台上为孩子们演示了一个个奇妙的实验,邀请小朋友尝试时,大家都踊跃地举手上台。志愿者还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每个实验的原理,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即使是“压强”这个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稍有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小朋友们也大多掌握了,一节课在欢声笑语中圆满地结束了。“姐姐,你们明年还来吗?你们来,我就来。”这份感动会一直留在志愿者心中。
据悉,此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乡村心启航”实践服务活动共持续了8天,在开展实践服务的同时,关于“新市民”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的社会调研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实践与调研结合,理论与实际才能更好地统筹。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志愿者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也帮助了乡镇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同时给特殊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带去了关爱。(李星 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