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能做什么?买一支铅笔、两根棒棒糖,或是坐一趟公交车。如果只有一元钱,该怎么度过一天呢?4月16日早上,绿源环保协会的38名同学系着绿丝带,上交了多余的钱和手机,分成6组,开始他们为期一天的城市生存体验。
生存体验,只有一元钱和一部手机
“每人只有一元钱,一个小组只有一部用来联络的手机,不能使用网上支付方式,不能做不环保的兼职。”每个人都在承诺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每位同学只能靠一元钱来生存一天,并尽可能多地去创造财富,以完成城市生存体验。
一个小组最多只有七块钱,全组成员的午饭问题,无疑是本次活动最大的挑战。步行街、大商场、街边小店……为找到一份兼职,倪詹和组员们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地方,一次一次地询问,一次一次地被拒绝,让他们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接触很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能够体验生活,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负责人王天成表示,“分成小组是为了考验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义工之行,却有意外收获
几经辗转,宫纯燕一组人来到一家养老中心。“当时觉得,八九点的时候去找兼职应该不太好找。”宫纯燕说,经过组内讨论后,他们决定做些有意义的事——去敬老院做义工。
“我去楼上陪爷爷奶奶们聊天。”“我来扫地。”“我去接水。”义工之行的一上午里,大家分工明确,有人陪老人们聊天,有人负责清洗院子,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敬老院带来些改变。
临近中午,本打算在老人们午休时去找兼职赚钱饱腹的同学们,被院长坚持留下吃了午饭,意外地解决了生存体验最大的难题。宫纯燕说:“这样的经历很难忘。院长阿姨很热情地留我们吃午饭,让我们感到很意外。”队员们也认为,这是一上午劳动换来的惊喜。
经历丰富,体会到很多
33元,是王海啸小组一天下来最后的成果。这其中,有他们在手机店门口唱歌跳舞,帮忙宣传得来的报酬,也有在花店卖玫瑰得到的提成。王海啸说:“虽然赚的钱不多,但这样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找工作的辛苦和父母钱财的来之不易。”
傍晚,38名同学结束了体验,陆陆续续回到学校,大家在一间空教室里开始了分享会。1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大家讲述着不同的经历,感慨颇多,每到引起共鸣时,总会响起阵阵掌声。
分享会的最后,王天成布置了一个任务,让这38名同学回去后给父母打一次电话,表达感谢。“今天一天里,有的小组赚到了钱,有的却挨了饿。通过‘一元钱过一天’的生存体验,他们接触了社会,面对不理解和碰壁,体会到得来不易,因此大学生更应懂得感恩父母。”(学生记者 郭金帅 王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