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的无法看见世界的色彩,有的听不到美妙的声音,有的无法欢快的奔跑,也有的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但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纯真,他们有感知爱的能力,也在努力拥抱爱。他们是特殊儿童。
在这个暑期,又有这么一群来自特殊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活动在安庆市的各个特殊教育及康复中心,他们是安庆师范大学“星星之语,闪亮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团的成员。5月3日至7月23日,长达三个月的准备和实践,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星星之语,闪亮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团以特殊儿童为中心,在安庆市周边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开展了系列教育帮扶活动。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秉承教育学院一贯的风格理念,以“爱心教育”为宗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并充分结合本院的专业特色,积极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协助当地特殊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八年如一,坚守“星”语
今年,已是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在安庆市“起点”特殊儿童康复学校对口帮扶的第八个年头,这个暑期,由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十几名学生组成的“星星之语,闪亮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团,秉承优良传统,再次筑梦启航。在活动开始的前两个月,实践团以及学院14级特殊教育班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实践队成为学校的暑期重点实践团队。
曹旭玲,是“星星之语”实践服务团的小队长之一,她说:“我们的活动一直在创新,希望实现以安庆市起点特殊儿童康复学校”为实践基地,体现基地化,专业化的同时,用不同的活动形式给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世界,让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善意和美好。”5月4日,实践队联系了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了一场盲童大学游的活动,让盲童们感受大学的生活与学习。5月12日,联合安庆市残联康复中心举办了带领聋儿进超市的活动,让聋儿更接近日常生活。6月22日,实践队在安庆市残联康复中心正式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在团委组织及特校老师安排下在康复中心和起点自闭症学校进行志愿服务。他们帮助起点自闭症学校的老师做教具、进入康复中心大班协助老师进行教学,同时还进入自闭症儿童个训室进行实操。
心手相牵,“星”不孤独
实践团队在起点自闭症学校的帮扶过程中发现,自闭症孩子也是渴望与外界交往的,他们想要与别人一起玩耍,一起嬉戏。他们同样拥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实践团队为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扉,让他们能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情绪,队员们积极与自闭症学校老师展开沟通与协调,安排了一场音乐课堂,让实践队与孩子们更好的互动,通过美妙的音乐给孩子们创造温馨平和的氛围。7月15日,在音乐课堂上,实践队学前教育的队员们给孩子们表演了健康韵律操,孩子们和实践队的成员一起跳舞,一起欢笑,与实践团队之间,以“笑颜”构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小组讨论中,来自志愿者服务队的朱珠同学还和大家分享了安庆市起点自闭症学校校长陈源芳的经历和带给她们的触动。她是一位校长,她同时也是一位自闭症患儿的母亲,她的孩子在1岁多时被确诊为自闭症,为了她的孩子,也为了更多这样的家庭,她创办了起点自闭症学校。陈源芳说:“或许我们跟别的家庭讨论的东西不同,他们讨论的是孩子的分数、学校,我们可能只是讨论某种训练方法适不适合孩子。幸福是比较出来的,比我们痛苦的家庭也有很多,这样想想我们还是很幸福的。我们不能总想着孩子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我们能做的就是过好现在。”
有爱无“碍”,“星”向未来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让教育更温暖,更有人性的光辉,需要我们把特别的关爱,给那些特别的人。就像一位志愿者日记中写到的那样:“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爱’,我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细心与耐心,在这条爱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虽然我们的帮扶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从两年前进入特教专业那天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实践,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爱是一束光,将爱传播,便能汇聚成热烈的太阳,照耀到每一处;力量虽小,但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快乐成长。”
面向残障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教育学院而言是一种坚守,更是一份承诺。在八年的时光中,教育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得到了学院领导、校团委和兄弟院系的支持,得以从最初的一个爱心服务点拓展到今天以起点、沐阳之家为主要帮扶点,逐渐向残障儿童家庭辐射的帮扶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他们也知道他们的志愿活动的力度还很有限,还只能满足周边部分地区的需要,但只要残障孩子们需要,他们就会坚持下去。(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