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音乐黄梅剧艺术学院第八届艺术周成功举办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6-05-31
分享到:

高亢雄厚的男高音,古色古韵的乐器合奏,动感欢快的舞蹈……5月25日,音乐黄梅剧艺术学院第八届艺术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艺术周历时三天,包括视唱专场,声乐专场,器乐专场三场演出。音乐黄梅剧艺术学院党政领导,声乐,器乐老师与300多名学生共同观看了演出。

视唱专场——开启别样的音乐之旅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在钢琴、吉他、贝斯、架子鼓等乐器的伴奏下,表演者们动听的歌声在舞台上缓缓响起,视唱专场以一首《时间都去哪了》拉开了序幕。

视唱专场中,以阿卡贝拉形式演绎出来的《情非得已》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在现场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表演者们用人声哼出乐器的声音,逐渐形成曲调,本来很普通的一首歌曲就被赋予了独特的节奏。表演刚结束,台下观众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除了精彩绝伦的阿卡贝拉,歌曲《Cups》也让大家眼前一亮。水杯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音乐学院学生的手里,最普通的杯子也成为了独特的乐器,表演者们将水杯灵活运用,时而用手敲击杯口,时而用杯子敲打桌面,在这看似随意的敲击中却形成了一段清脆动感的节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声乐专场——感受声音的魅力

悠扬浑厚的意大利民歌,清脆婉转的新疆舞曲,传统经典的中国歌,26日举办的声乐专场,各种声音、唱腔交织在一起,音乐厅化身为旋律的海洋,将大家带入了演唱会的现场。

“小蜜蜂采花嗡嗡的哩,啊啊啊嗡嗡的哩;花蝴蝶起舞翩翩的哩,啊啊啊翩翩的哩……”一首由极具新疆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七月的草原》开启了声乐专场的篇章。歌曲描绘了七月的草原上,蜜蜂蝴蝶飞舞,姑娘为小伙唱歌的欢乐情景,表演者冯茹及谢丽平等人以高亢、明亮的女高音,为大家演绎了来自草原的声音,感受来自新疆的独特韵味。

接下来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同样获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唱者刘继实以扎实的唱功,娴熟的舞台表现力将这首经典之作热情、奔放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刘继实是我最敬佩的男生,唱得非常棒!是我的榜样!”来自音乐学专业14级三班的刘爱慧在谈到自己最喜欢的表演时激动地说。

器乐专场——古典与现代乐器的碰撞

古筝是古典的,二胡是悲怆的,钢琴是优雅的……在最后一场——器乐专场的舞台上,表演者们用来自中西方不同的乐器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听觉享受。

二胡与钢琴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首由二胡演奏出来的《赛马》,以激昂的调子把观众们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二胡一改往日凄惨、沉重的曲调,以欢快的马蹄声、嘹亮的马嘶声冲击着观众的听觉。

而接下来的钢琴独奏《彩云追月》则又给大家带来了轻柔舒缓的感觉,本该是传统中国民乐,用钢琴演绎出来,竟是别有一番风味。外校的韩老师携带自己几岁大的儿子来观看此次表演,“我个人很欣赏何茹雪同学带来的《彩云追月》,传统的民乐用西洋乐器弹奏出来很特别,曲子弹得非常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应该在舞台下下了很多的功夫。”

为期三天的艺术周,在老师、学生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表演者14级3班的张浩是第二次参加艺术周的活动了,他说:“为了这次艺术周我也准备了很久,相较于去年我觉得今年举办得更加成功,每个人的表演都很精彩。”音乐黄梅剧艺术学院大四毕业班的辅导员汪小林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她表示每年的艺术周不仅是对学生们学习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他们展现自己风采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希望院里能够多举办此类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也带给更多的人一个艺术上的享受。(文/学生记者 朱姝 殷新 图/学生记者 程汗 王宵璐)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