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慢来,别着急,眼睛看着球,从墙上弹回来再打。”“我们先来画柳树的叶子,再画柳树的树干。”5月25日,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十多名志愿者来到安庆至爱家园残障儿童康复中心,在老师带领下,和那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学知识、做游戏。
在安庆至爱家园残障儿童康复中心,6个老师照顾着22个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1岁零9个月。志愿者们的到来,让孩子们有些兴奋,但孩子们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成了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最大的难关。
下午第一节是音乐课,三个志愿者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每个志愿者都选择了和孩子们聊天。“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多大了?”“你喜欢什么颜色?”回答志愿者的是一阵又一阵的沉默,不仅没有交流,孩子反而被志愿者书包里的水杯吸引,一直玩个不停。“他们虽然看上去像是在听你说话,可是他们不会理你,就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虽然之前做了准备,但和这些孩子们沟通还是比想象中要难。”第一次接触残障儿童的志愿者任玉婷说。
“姐姐!”一声清脆的喊声吸引了志愿者们的注意,眼前这个扎着马尾,笑容灿烂的小姑娘,名叫鲁香姝,今年10岁,在至爱家园做康复已经两年了,是病情最轻的一个,如今可以自主做一些运动,以及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王丹带着鲁香姝一起打乒乓球,另一名志愿者还教给她一种新打法,小姑娘“咯咯咯”地笑个不停。王丹说:“她喊我姐姐,对着我笑,跟她聊天,也会时不时的回答你,但是你能感觉到她与正常的孩子还是不同,精神没办法集中,也不爱跟人沟通,照顾他们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宽容。”
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每个志愿者都在事前做了准备,对照顾残障儿童充满了热情。会长王丹说:“虽然前期做了准备,但实践起来还是比想象中难,下一步我们会和其他协会合作将这项活动延续下去,关注残障儿童,贡献出大学生的力量。”(文/学生记者 王雅楠 图/学生记者 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