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金鱼畅游,荷叶舒展,彩石苔藓点缀其间。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不是出自名师之手的艺术作品,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的生态缸。
10月24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15级生物技术专业的团日活动正在进行中,学生在热火朝天地制作自己的生态缸,“这里泥土太少了,再加点。”“金鱼准备好了,现在可以放进去吗?”大家分工明确,你一言我一语,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下午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大家自己动手制作的生态缸终于完成了。“大家以寝室为单位分组,我们小组的生态缸以田园风格作为设计基调。”生物技术专业的雷晨兴奋地向大家介绍道,“这里面有泥土、蚯蚓、苔藓,后种上小香樟树等绿植,还有湖水、金鱼。这些玩具房子,白色栅栏更为生态缸增添了不少乐趣。”
“这次制作生态缸的小香樟树和湖水等材料都是我们从后山和双龙湖采集的。学长也提供了很多绿植。”程林佳同学也是这次活动的一员,“虽然泥土会把手弄脏,但我们都很投入,大家自己动手,一起努力,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更深了。尽管刚进大学,学习生物技术这个专业才一个多月,但我们体会到了来自专业的乐趣。”
生物技术专业的丁时建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动手制作生态缸,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泥土会把水弄浑浊,影响鱼类生存。但大家都积极解决。生态缸制作好以后,我们还会进行一周的实验记录,观察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活动现场,生物技术专业的植物生物学老师陶冶也在为同学们进行指导。“美国曾经在沙漠中建立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我们的生态缸也是模拟这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次活动,他评价说:“自己采集材料,动手制作生态缸,不仅可以亲近大自然,锻炼能力,还能培养专业兴趣。这不仅仅限于一次团日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活动。通过观察自己生态缸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的变化,还可以看出自己对生态变化认识的不足之处。”(文/学生记者 孙燕婉 图/学生记者 程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