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由校学生会主办的第九届“敬敷杯”大学生辩论赛决赛在图书馆东报告厅举行。
历时近一个月的初赛、附加赛、复赛和半决赛,从17支学院代表队中脱颖而出的4支队伍将激烈角逐冠亚季军,观点鲜明,妙语连珠的辩论吸引了近400名同学前来观看。
在冠军争夺赛上,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就“全球化能否带来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展开激烈的辩论。“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它没有办法突破人类共同发展中的意识矛盾、贫富差距和生态危机这些瓶颈,不能带来人类的共同发展。”面对反方一辩慷慨激昂的立论,正方二辩强有力地进行反驳:“这些弊端是由全球化引起的吗?难道没有全球化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吗?”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正反双方经历了立论、对辩、盘问、自由辩、结辩、观众提问六个环节,正方步步为营,围绕辩题本身,结合当下时事现状,义正词严地阐述了观点。反方也毫不示弱,面对对方的观点针锋相对,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次比赛真是剑拔弩张势不虚,口若悬河理不输,辩手们言语犀利、思维敏捷,让人不得不佩服。”传媒学院的刘欢同学观看比赛后不由感慨道。环环相扣的叙述表达展现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聚精会神的聆听和记录反映专业的素质,清晰的条款罗列体现出色的临场发挥能力,激动人心的辩论还在上演。
在季军争夺赛上,“网络舆论让我们思考更多元还是更单一”是生命科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辩题。作为正方的生命科学学院率先从舆论的发起者、讨论者以及接受者三个层次来论述网络舆论让人们的思考更多元,并引用帕斯卡尔的著名言论“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来强力论证己方论点。反方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不甘示弱,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论证在信息膨胀的环境里,个体只会寻找与自己相似的观点,与志同道合者抱团取暖,材料多元并不代表思考多元。辩论双方引经据典、条款罗列,针锋相对。
辩论赛资深评委、文学院吴春平老师从辩题的难易程度、辩论双方对战的形式和选手的表达风格等方面对比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他指出:“辩论过程中一辩的立论是十分关键的,辩论应该围绕论点展开,自始至终要坚持己方的观点,不可自相矛盾。”
最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摘得桂冠,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比赛向校内征集的辩题有近百个,同学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今年设置了很多与社会热点有关的辩题,如雾霾、全球化发展、网络舆论和医患关系等,希望通过这次比赛不仅能增强同学们对辩论本身的兴趣,也希望能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担当社会责任。”校学生会学创部负责同学说道。(吕梦佳 朱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