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至13日,我校举办第三届大别山教师教育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当代教育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教授,校党委书记李福华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琼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康晓伟教授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吴琼主持论坛开幕式。

李福华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安庆师范大学作为皖西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唯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始终坚守师范底色,始终高举师范旗帜,始终把培养优秀师范类毕业生作为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18年来,学校先后派出31批10748名师范生深入全省300余所乡村中小学进行顶岗支教。学校首创的乡村中小学教师置换研修与顶岗支教相结合的“望江模式”,成为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基地。他希望,与会专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共绘“多地交融”的教育蓝图,共育“扎根老区”的栋梁之材,共筑“山水人文”的发展之路,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琼在线上致辞中,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本次论坛的主题进行了介绍,对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对大别山分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主旨报告阶段,杨德广以“面向新时代,学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题作报告。他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结合自己从农家子弟成长为大学校长,实现“读书梦”“图强梦”“教育梦”“慈善梦”的人生经历,激励大家坚定理想信仰,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认为,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是在育人道路上的奉献与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萑教授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基”为主题,阐述了教育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必须通过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李廷洲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康晓伟教授分别以“专业性、公共性与契约精神:教师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全球实践与一致性理论构建”“何以扎根——生命历程视野下乡村教师成长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在会议分论坛上,特邀嘉宾、《教师教育研究》编辑部吴娱,《教育学报》编辑部李涛,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王凯、王兴洲,信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赵国龙,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李威、沈胜林等分别作报告。会议还举办了研究生分论坛,10名研究生代表在分论坛作交流发言。
本届论坛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和我校联合主办,我校大别山分中心、教育科学学院承办。论坛以 “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 为主题,搭建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全面系统总结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与新成果。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全国10余所高校和《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编辑部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代表共100余人参会。(撰稿:陈效飞 摄影:许闯 编辑:江伟 审核:何孔蛟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