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好,谢谢”开始学讲中国话,到进入我校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这些来自异国他乡、不同肤色的留学生,正在书写着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5月23日,记者走进这群留学生,去感受他们的留学生活。
尼尔是我校友好学校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推荐的交换生,他也是第一位来校学习一年的留学生。我校与美国马里兰州索尔兹伯里大学于2009年9月开展了本科阶段的学生互派项目,尼尔是我校接收的第三批交换生之一,此前的两批都是学习半年。他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在来中国之前就在索尔兹伯里大学参加了汉语选修课,学习了一年的汉语。由于他在上大学前曾经是一名技工,所以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叫“济公”,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和尚。在我校学习期间,除了国际班安排的必修课外,他还选修了武术、二胡、针灸、书法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课程,并且在我校运动会开幕式上还参加表演了太极拳。
杰瑞,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我校接收的第一名自费留学生。几年前的一次中国之旅使他深深地迷上了中国文化。2012年10月底,他通过美国“华美教育交流协会”,自费来到我校开设的国际班,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由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同,所以汉语课程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模式,学习氛围相当浓厚。除了学习汉语外,杰瑞也选修了二胡和中国武术,在谈到他的这两项课程时,杰瑞十分兴奋。他说,通过学习二胡与武术,他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妙。
除了学习,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课下,他们喜欢和中国学生打篮球,通过篮球去结识朋友。杰瑞很喜欢上网,通过网络和美国家人以及朋友保持着联系。

国际班的课程将于今年6月底结束,届时尼尔将回国参加毕业典礼;而杰瑞表示他会留在中国,并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同时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国朋友来这里学习汉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为了扩大国际交流,更好地吸引留学生来校学习。自2010年起,我校便集中优势资源为留学生单独开设了国际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2月,学校还曾接收2名来自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的音乐系学生来实习。今年9月,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还将有3名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土耳其杜姆鲁普纳尔大学也主动与我校联系,就留学生项目签订了具体的合作协议,拟于今年秋季选派学生来校学习,同时也欢迎我校学生进行短期交流学习。
学生互派项目,是我校在与国际友好学校开展交流活动中探索出的操作性强、影响力大的合作项目之一。项目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我校坚持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开拓眼界、出国交流的机会,拓宽了我校对外交流渠道,吸引了一批留学生来校交流学习。互派项目还大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开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局面。学生互派项目为我校与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资源,是我校成功申报与实施3+1、2+2项目的基础,为建设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因素。(文/涂王贝 学生记者 周文琦 罗小燕 图/刘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