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学校举行“百校千支”思政主题学习实践汇报评议会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7-12-15
分享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提到大学思政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但是对于我校的十支将思政学习进行到社会中的实践团队来说,思政学习的课堂更是走进城市和乡村的精彩旅程。

12月13日,学校举行2017年“百校千支”思政主题学习实践汇报评议会,来自全校的十支实践团队进行了暑假实践成果的展示。

传承文化血脉: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乡贤文化、传统工匠精神、家风家训……作为民族精神的根基,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呢?实践团队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徳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旋律悠扬的《六尺巷》背后的礼让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六尺巷”的文化示范效应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敬敷千里行”实践团队针对这一课题展开了调研。会上,实践成员展示了暑期在桐城进行考察调研的得到丰富翔实的材料,“文化产地日益破败、落后的经济建设阻碍了文化效应的发挥、文化创新活动不足等等,都是目前六尺巷示范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的原因。”团队成员韩晓介绍。

为了让六尺巷文化示范效应更好发挥,敬敷千里行团队研究和总结出启动“六尺巷文化”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六尺巷网络文化的研发与传播、加强文化传播队伍建设等建议。同时该团队在回到学校后又开展了课题的校内调研,并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积极在校园多个班级展播由我校黄梅剧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方苞孝母古今情》话剧,在学校团委官微等平台上上开设“传承六尺巷文化”的网络专栏,积极传播桐城六尺巷示范效应,做到了知行合一。

“当我们在央视上看到《大国工匠》这个栏目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因此这次我们十分果断地就选择了这个实践课题。暑期不间断的实地调查,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了当前我们农村传统工匠存在的问题。”

“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典型体现。实践过后,“中国传统工匠生存状态调研研究”实践团的队员们一致认为,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

继承民族基因:使“红色革命文化”充满活力

历史是我们民族的基因,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深入红色故地大横山、追寻革命人士王步文,在实践课堂中,几支队伍踏上了解码“民族基因”的旅途。

走进大横山,深入到红色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基于桐城市山明村的红色革命文化发展及传承现状调研”团队对桐城市山明村当地的自然历史环境、红色文化开发与经济开发情况、红色精神的普及和传承度展开了研究和调查。

怎么样才能让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更多人熟知呢?“王步文革命事迹研究”团队在了解和研究王步文的过程中深受感动,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团队成员们决定把王步文的革命事迹改编为话剧。在团队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打磨之,成功录制了话剧《王步文》,同时话剧也被选送参加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用话剧的形式讲述王步文的故事,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王步文的感人事迹,观众们能了解王步文,并能从革命前辈的中汲取精神力量,就是我们团队实践的最大成果。”团队成员汤科说。

发扬先进文化:让国家发展理念走进生活

十大精准扶贫理念你了解吗?新发展理念你知道吗?我校一群大学生们不仅在思政课堂学习了这些知识,更是将所学运用到暑期社会实践中,进入社会的实践课堂深入研究这些新理论成果,并走进社区去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发展成果。

“我们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应该再在实践中去研究,更有责任将所学传播出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团队成员蔡心月说。在暑假的社会实践中,宣传团队在社区、广场、公园、图书馆等场所以各种方式开展学习和宣讲活动。

同样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实践调研的,还有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精准扶贫”考察团。汇报中,考察团介绍了通过调研了解的金寨县目前的贫苦状况,并指出了十大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办法助力金寨县脱贫攻坚任务。“我们深入调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电子商务扶贫、水利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方向上的问题,成员们研究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团队成员武梦茹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考察调研结束后,把考察报告发给了当地政府,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给未来的扶贫工贡献一份力量。”

协同育人深度融合:让“思想引领”贯穿始终

在评议会上,评委老师们针对各团队的方案设计、实践过程、研究方法、实践成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文斌教授对本次实践活动做了综合评议,他高度肯定了十支团队的实践调研成果,认为各团队的实践紧扣思政主题,紧扣思想与实践,紧扣热点与关注点。在实践中做到了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时代。“根据大家的展示成果,我认为大家在实践中了学会了思考设计,学会了调查研究,学会了总结提升。实践对大学生们的个人素质的提升意义非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实践课题中来。”

本次“百校千支”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专项活动,由校学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命题、设计,由各学院辅导员带队组织,旨在将思政课第一课堂的所学知识运用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在社会调查和服务群众中做到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校团委还积极实施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动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理论社团指导教师,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沙龙、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

多年来,我校积极协同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大思想格局,今年的“百校千支”思政课主题实践工作是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是对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见的具体落实。(学生记者 黄罗曼)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