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午,龙山校区安苑食堂的后门尤为热闹,许多同学在这里排队购买一套名为“师院流年”的明信片,然后又排队等着签名。从早晨到中午,仅仅半天时间,首次印制的1000套明信片就已售罄。

这套明信片一共9张,场景涵盖安师院校内的博古桥、图书馆、红楼、宿舍楼等新老校区的9个地方,是我省第一套手绘校园明信片。它由一个名为“猫啃”的工作室出品,负责人是美术学院2010级动画专业学生胡茂恳。
“师院流年”系列手绘插画第一季推出的是“博古桥”,于4月25日发布,反响强烈。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转发量高达1000条,获赞1500多次。其后,工作室平均以每四天发布一张的速度,于5月底完结,共9张插画。这组手绘漫画在校园内以及往届毕业的校友间广为流传,引起了强烈共鸣。安庆电视台等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天天直播和教育点点透栏目都曾对“猫啃工作室”作了报道。今天,两个栏目又再次来到现场,对签售情况进行了采访。




在现场,一位叫胡媛媛的女生一次性购买了150套。她是校学生会办公室干事,她是为学生会的同事集体订购的。“我昨天群发信息问大家要不要买明信片,很多人回复,我就一一登记了今天一起来买。”外国语学院10级的徐小婷一共买了5份,“3份是我和室友的,还有两份是帮已经毕业的学姐买的。她们在网上看到大家转发的微博得知的,特别喜欢这套明信片。”
据悉,在活动开始前,就有同学通过电话订购了130份;市场营销10(1)班的一位同学帮本班学生代购了20份,还有1位没留下姓名的同学为自己的朋友订购了19份.现场还有许多老师前来购买明信片。
“创作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插画,并制作成明信片。”这是胡茂恳和他的团队的最初想法。 这一创意源自于4月份去厦门的考察活动。“在当地看到一些手绘明信片,很有意思。就想和团队一起制作出属于我们师院的明信片。”胡茂恳说。有了这个想法,他们便立刻付诸实践。行动派的胡茂恳从厦门回校的第一周就创作出了“师院流年”的第一季。得到队员们的肯定和信任后,第二季“艺术楼”很快出炉。
“我们赶在毕业生离校前制作出明信片,是想给即将离校的前辈们留一个纪念。”9张插画风格各异,展现了校园的不同风景。胡茂恳说,“我们尽量多尝试些不同的风格,让我们的学校丰富一点、有趣一点”。
因为都是手绘插画,制作过程相当繁杂。据胡茂恳介绍,插画创作的第一步是实地取景。“我们所选择的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场景,确定构图之后,多个角度进行拍摄。”根据实景再次进行创作,转换为插画风格后再搭配上人物。“创作的过程是最难的。要考虑色彩搭配、人物形象设立。”
插画属于电脑绘画,需要通过专业的数字手绘板进行绘画,相当费时。他们先画线稿,再上颜色,最后才加上气氛特效。一幅图的创作周期大概是3—5天不等。制作“师院流年”系列时,“猫啃工作室”的成员们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数小时。没有真正的工作室,他们就在寝室制作。“累了、没灵感的时候就出去走走,休息回来继续创作。”
江琴作为团队里唯一的一名女生,也是核心成员之一,为团队的创作带来了不一样的创意。“师院流年”系列中,第三张图书馆和第五张东门老操场都是江琴独立完成的。图书馆前飞起的书本、彩色的泡泡,操场上长出的水草、海鱼,孔明灯、飞行的邮递员,看似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却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图书馆是我们考研学习的地方,书本堆满桌子,所以就想象出了飞起来的书本。老操场上有很多人在那里放孔明灯,是充满回忆的地方。”深蓝色的海洋背景和橘黄色的孔明灯一起营造出温暖浪漫的意境。 “江琴的画是具有梦幻色彩的,很女性化的创作。我怎么也做不出这种风格。”胡茂恳对江琴非常欣赏。
“师院流年”系列插画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微博浏览量达到6万余次,9季插画转发上万余次,许多业已毕业的校友留言表达了对母校的思念。网友“迈瑞猫”说:“校友画的老操场勾起我的回忆了,画得很棒呀。去年夏天毕业我也在这放孔明灯了。”“水的接地气儿”说:“看到这张图的时候差点湿了眼眶。这是我的大学我的青春,二号楼后面的老操场、合欢树、篮球场、漫天的星星和不眠的夜。”
签售当天上午,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江陈宝特意来到现场,对学生们的创业行动表示支持。“这组明信片选景很有代表性,很能体现大学生对母校和校园生活的留恋、眷顾之情。”江陈宝书记说,“这个团队创作精诚团结,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他们的这种创业精神很值得弘扬。这套校园明信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贴近大学生,很受欢迎,很有创意”。(文/学生记者 周媛媛 王春源 图/鲍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