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首页

Esther Snader:扎根安庆师院14年的教育“洋雷锋”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2-10-23
分享到:

她满头银发,身穿宝蓝色方格小褂,头戴黑色方巾,脸上总是浮现一丝微笑。她是Esther Snader.。1998年8月,她越过大洋,从家乡美国来到中国,开始了在安庆师范学院的英语教学。我校的外教老师流动量较大,通常驻教一两年便会回国或转教他校,然而Esther却始终坚守这里,至今已满14年。

“我不会永远呆在中国,但我想,我还能教书的时候就一定在中国。”如今已届花甲之年的她,依然还如园丁一般,辛勤浇灌着学生。在学生眼中,Esther不仅是个好老师,更像家人一般带给学生很多温暖;在同事眼里,她乐于助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

忍着病痛,她扶着栏杆去教室为学生上课

“看到Esther腰痛时扶着楼梯的栏杆才能上楼时,我真的很心疼。”

“这学期,我们很惊喜,因为Esther又站在了讲台。”

“Esther在课堂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她不希望我们浪费时间。”

……

当学生谈到他们的老师Esther时,总是感慨万千。

“Esther的腰椎疼痛有很长时间了,但她一直在给我们上课。”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刘畅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时,她忍着疼痛,扶着栏杆,坚持爬楼梯去教室。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上楼梯都成了困难,Esther就让我们到她的住处去上课。”今年4月,Esther被诊断为腰椎间盘脱落,她才不得不回国接受手术治疗。经治疗康复后,Esther立即返校,并主动要求把上学期落下的课补上。

Esther执着敬业,工作中总是尽量为学生们考虑。“我住在菱湖校区,我离我的学生远了。”2003年外国语学院从菱湖校区搬迁到龙山校区。当时龙山校区刚刚投入使用,地处郊外,不仅交通不便,教职工公寓的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可是Esther却主动提出要将住处搬到龙山校区。

“我们考虑她年纪比较大了,不放心她独自住在新校区,没有接受她的要求。”外事办的涂王贝老师说。但是Esther十分坚定,多次提出申请,外办的老师被她的精神感动,在改善条件的基础上,2007年他们为Esther进行了搬“家”。

在学生眼中,课堂上的Esther是位严肃的老师。Esther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更要配合老师,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一次,丽丽(化名)在课堂上触犯了不能玩手机的规定,Esther发现后立即将手机没收,告诉她五天后才能取回。起初丽丽向Esther求情,说晚上还要用手机跟妈妈打电话。Esther回答她:“你没有遵守课堂纪律,理应受到惩罚。”五天后,丽丽去拿手机时,对Esther说:“Esther,我妈妈说你是个好老师!”

“Esther对学生非常负责,是一位既执着又敬业的老师。”同为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外教,David这样评价Esther。

不远万里,她从大洋彼岸带来书籍,为学生办起家庭式图书馆

"Hello ,Esther!" Lucy走进Esther的客厅,手里拿着一本书。"Hi,Lucy,welcome !"Esther微笑着向Lucy打招呼。

"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and I really like it."说完,Lucy把书放在书架上,准备借阅另外一本书籍。

……

这是Esther的客厅,也是她特意为学生打造的家庭式图书馆。图书馆内有三个书架,分别靠在西、南、北三面墙上。书架上按照期刊、杂志、名著等类型,整齐有序地摆放着1000多本原版英文书籍,以供学生借阅。

“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了解西方文化。” Esther亲切地说道,脸上挂着一丝笑意,“更重要的是,书籍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据了解,Esther刚来我校时,老校区的图书馆外文资源并不丰富,英文书籍数量少且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课外借阅。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Esther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筹集图书。“每次暑假回国,Esther都要去当地的书店,为我们挑选合适的书籍,然后再打包,花上大概三个月的功夫,寄达安庆。”Esther的图书馆管理员王详雨同学说。

Esther的朋友和家人都很支持她,她的图书馆里有一部分书籍就是家人和朋友捐赠的。每年的圣诞节和生日,当朋友们问Esther想要什么礼物时,她都会很坚定地说:"Books! Books for my students to read!"

Esther的图书馆深受学生的欢迎。每个周三下午,都会有不同学院的学生来这里借书,他们只需登记一下自己的英文名和专业,就可以借到自己想看的书。“Esther很热情,她问我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还希望我和她分享看书的心得和感受呢。”文学院的大二学生程娇娇这样告诉记者。

随着书籍的增多,Esther请她的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负责整理图书和信息登记工作。此外,每个周三下午,Esther还在自己的房间内开展英语角,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并耐心纠正他们的发音。“我特别喜欢去Esther的图书馆,可以拓宽我的视野。”Esther的学生李娜说,“那也是我练习英语最喜欢去的地方,有家一样的温暖”。

联系跨国捐助,她为贫困生撑起一片天

2005年,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李娟(化名)得到一个令她惊喜的消息:一对美国夫妇将会连续资助她四年的学费。当时,李娟的父母正患有重病,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这笔捐助对李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令她好奇的是,这对美国夫妇是怎么知道她的情况的?

原来,这对美国夫妇一直都有资助中国贫困学生的想法,而这个幸运之门能向李娟敞开,是因为一位外籍教师的帮助。这位老师,就是Esther。Esther在学校的贫困生信息中了解到了李娟的情况,就主动联系这对美国夫妇。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李娟凭借这笔捐助顺利读完大学。

同样的幸运,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女生小玲(化名)也遇到了。“那个孩子是一位孤儿,从小跟着叔叔长大,家里经济情况一直不好,Esther得知后就为她联系了捐助人。”外办的涂文贝老师老师告诉记者,Esther在我校任教的这些年中一直关注着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问题。

从2005年至2009年,在Esther的多方努力下,共促成跨国捐助四例,解决了我校四位贫困大学生四年的学费问题。此外,Esther还先后资助外国语学院贫困学生9人。

在业余时间,Esther经常受邀去安庆和周边市县中小学,给那里的孩子们义务讲课,调动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每年暑假,她还会受邀参加北美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在河南、安徽等地的活动,对我国的中青年英语教师进行为期四周的义务培训。

“我认为她做这些事是出于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最难得的是她多年以来的这种坚持,真的很了不起!”卢星是师范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她说,能够成为Esther的学生,让她觉得很幸运,Esther是她的榜样。

亲如家人,她是学生心中的Grandma

“Wishing you a wonderful birthday!——Esther”王晓菲是外国语学院的大四学生,10月15日是她的生日,令她感动又惊喜的是,她收到了一份来自Esther发来的生日祝福邮件。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到老师对我的生日祝福!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还是那么温馨。”王晓菲有些激动,脸上尽是开心的笑容。晓菲说,开学时Esther要求班上所有的同学,把各自的生日写在纸上交给她,但并没有说明缘由。直到老师发生日祝福给她时,她才明白Esther的用意。而给每个学生发生日祝福邮件和贺卡,已经成为Esther的习惯了。

每年Esther都会接触很多新的学生,为了尽快认识他们,刚开学她就忙碌起来。她与学生们一起拍照合影,在照片上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放在相册里天天翻看。空闲时间,她请学生到自己的家中,让他们介绍自己,和他们做游戏。“如果我能很快地认识我的新学生,就可以使她们更加自信,方便教学和交流。” Esther说。

对于Esther 的付出,学生们也懂得感恩。在Esther做腰椎间盘手术前夕,学生们托Anna老师为她送去了两百多封信件,信件里写满了对她早日康复的祝愿。

“Johnson is my son in China." Esther真挚地说。Esther提到的这位Johnson,2004年毕业于我校英语专业,曾经是Esther的学生,现在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的老师。Esther说,在我回国治病期间,Johnson经常去看望我,还去我的家里拜访我的母亲,他像儿子一样时刻关心着我。

Esther和她的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次聊天,一个学生问Esther,“你有孩子吗?你想念你的家人吗?”只见Esther开怀地笑着,对学生说道:“我有孩子,而且我有几百个孩子,我所有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已经在家里了。”其实Esther在美国有一个大家庭,家中有年迈的父母和几个兄妹。“Esther早已经把这里当成她的家了,我们平时都喜欢喊她grandma!”英语专业2009级的李悦同学说,“因为在我们心里,她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奶奶”。

Esther女士14年如一日地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不仅感动了我校的师生,更是得到了多方肯定。2001和2004年,Esther女士连续两次获得安徽省政府颁发的“黄山友谊奖”。

“当我为别人多考虑一点的时候,我会感到很开心,特别是我的学生。”这便是Esther的人生信条。(学生记者 袁少庆 徐娜 陈忆竹)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