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是为自己‘充电’的黄金时期。学业负担不重,课余时间充足,这样学生们就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这是近期在《中国教育报》“高等教育”专栏刊载的我校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华秀梅《写给迷茫的大三学生》的博文片断。
近年来,学生处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干部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制订了学生工作理论研究实施方案;协同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团委等单位,率先在全省举办了第一届辅导员工作技能大赛,促进了辅导员工作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工作的研究;邀请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办公室主任、《高校辅导员学刊》编辑部主任朱平教授到校为全校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干部做了一场“辅导员如何开展理论研究”专题讲座;分多批次,组织几十名辅导员参加省教育厅和辅导员研修基地的培训。
正是由于上述措施的推动,2010、2011年我校学生工作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有8项学生教育管理项目成功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省级人文社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其中,时新中督导员主持申报的“预警—体验—共融的生态化学生管理模式研究”获得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华秀梅申报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等级认定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思政、辅导员专项),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卫功兵申报的“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相关性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专职辅导员全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生工作论文三十余篇。
2011年,我校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徽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开展“辅导员成长工作坊”、辅导员博客群工作坊、辅导员学生公寓工作室,举办第二届辅导员技能大赛,邀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进校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