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块黏土搓成椭圆后,用工具轻轻压出纹路,就能做出你想要的梧桐树皮质感……”10月19日,安庆师范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美育活动室里,美术学专业2024(2)班的方晓茹正俯身为新生调整黏土作品的细节,美术学院黏土俱乐部举办的“秋风中的校园”黏土创作活动在此开展,60余名2025级新生在“指尖艺术”中解锁入学适应期的解压新方式。

教学楼前,橙黄的“落叶”在彩泥里簌簌“飘落”;校园后山林景中,绿、橙、棕的彩泥堆叠出层次分明的秋林……活动现场,彩泥在学生指尖变换成多样校园风景。“后山的灌木丛颜色再深一点更像,我这里有棕色彩泥,给你!”设计学专业2025(3)班的王撰阑说着递过材料,小组成员你捏树干、我补叶片,将初次结伴探访的后山秋景,一点点塑成立体彩泥画。
一面“彩色表情包黏土墙”格外吸睛,不同情绪的黏土小人挤在木框里,有蹙着眉的“迷茫脸”,有抿着嘴的“紧张脸”,也有咧嘴笑的“快乐脸”。“我把开学以来的紧张、迷茫和今天感受到的快乐,都捏进这些小表情里了,现在看着它们觉得特别治愈。”设计学专业2025(1)班的朱梦佳指着自己创作的“笑脸小人”说道。
为何选择黏土作为解压载体?活动负责人、美术学专业2024(3)班的王中成解释:“黏土可塑性强,新手容易上手,创作时的‘揉捏’动作本身也能释放压力。比起传统心理讲座,这种动手创作的形式更受新生欢迎。”他表示,这些小小的黏土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学生直面情绪、释放压力的窗口,让他们在制作黏土作品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我和解的方式。
为让“解压”与“成长”并行,活动设置“专业赋能”环节,邀请学长学姐在色彩搭配、造型技巧上进行指导。“给新生讲秋日色调时,我们会把‘赭石+淡黄’的配比拆成‘先取掌心大的土块,再一点点加色’,避免他们因专业术语望而却步。”美术学专业2024(3)班的许悦说,指导时她分享自己大一捏坏三个作品的经历,让新生放下怕出错的心理负担,不再纠结作品是否完美,大胆放手创作。

“以前总觉得学长学姐遥不可及,不敢主动问问题,今天聊完才发现他们特别亲切。”谈及活动收获,设计学专业2025(1)班耿语菲难掩欣喜,“不仅学会了用牙签压叶脉、调秋日配色的技巧,和学长学姐们交谈后,更解开了‘怕专业课学不好’的心病。之后学院再办这类活动,我肯定第一个报名!”
美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在入学教育中注重艺术疗愈心灵,此次活动也是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心理健康主题系列活动暨第八届“10·25”新生心理适应周活动之一,“美术学院计划把‘艺术+心理’的活动做成系列,如‘冬日校园雕塑创作’‘春日陶艺体验’,让同学们在创作中持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心灵的成长。”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金忠良表示,学院各类艺术俱乐部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让“以美育人、以美润心”的理念贯穿学生成长始终。(撰稿:学生记者 方鑫慧 摄影:学生记者 张子昱 编辑:田梦甜 审核:金忠良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