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校园欺凌、公交车让座……通过选手们的演绎,每个情景剧都传达出应有的涵义。11月20日晚,生命科学学院举办“青春逐梦”心理情景剧大赛,共有九支队伍参加了此次比赛。
五名队员扮演成不同的书本,两名队员分别扮演成手机和辅导资料,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表现出大学生对于手机和书本间的态度差异,以及浮躁的学习态度。生物技术专业2019(4)班的情景剧《梦想与梦乡》凭借其新颖的视角和用心的表演,荣获二等奖。

“就像主人公小A一样,不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反而在考试时求助于手机和五花八门的辅导资料。很多大学生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一劳永逸、不劳而获的事情上,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该剧编剧杨婧怡介绍到,其实,自己觉得剧本结尾处的力度不够,但是也有自己的思考。“毕竟小A的行为让那些书本失望了太多次,谁也不知道这次的痛改前非是真是假,也是为了让结尾更加贴近现实。”
“《花儿还有重开日》讲述了室友间因为不同选择而走向不同道路,最终,主人公受到影响,并在室友的帮助下,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的故事。”生物技术专业2019(3)班的许俊玲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己所在的寝室。大学里面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很多自主的选择,而室友往往是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
比赛剧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并不是触不可及》介绍了一位对音乐梦不懈追求的大学生;《雨后》追踪了一位平凡女生微妙的心理变化;《真假自在人心》强调了用心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在谈及比赛意义时,负责人孙新月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心理健康周,学院开展了心理情景剧比赛。通过情景剧的创作与演绎,希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表达内心情感的舞台,也是为了及时地发现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文/学生记者 谢欣 图/学生记者 徐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