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永飞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之比较”的专题报告。党委书记何小祥主持报告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殷红,副院长闵永新、张群等校领导出席报告会。全校3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郑院士报告带着“钱学森之问”,引入到报告会的主题科技研究与科技创新问题。他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心得体会,从科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实践、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的过程比较、科学研究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创新实践等方面,畅谈科学研究方法,启迪创新思维,将深奥抽象的科学研究问题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进行了讲解。报告会前后历时近两个小时,郑院士以他渊博的学识,谦和的学者风范,清晰流畅的讲解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位听众。

党委书记何小祥主持报告会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郑院士的报告从钱学森之问谈起,把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和阐述,浅入深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思考。他的报告知识面宽,内容丰富,学科跨度大,理论联系实际。就内容而言,他的报告很专很深;就方法而言,他的报告科学性很强;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他的报告结合点找的很准。他的报告给我们揭示了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本质特征和基本方法,给我们指出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活动具有共同的逻辑关系。

何书记指出,郑院士的报告对指导我们的教学、科研、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我们的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科研怎样做、与生产社会实践怎样结合,对我们怎样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创新性人才、攀登科学研究的高峰,怎样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服务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做贡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帮助。

郑永飞院士是著名的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专家,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现任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岩石圈计划大陆超深俯冲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入选首批“百人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郑院士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以及何梁何利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在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重大科研成就。


报告会前,郑永飞院士在校领导陪同下一行参观了我校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大红楼和敬敷书院,并检查了我校“安徽光电磁功能材料省级实验室”。(文/汪德进 图/计裕人)